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

欧美日韩一区三区_久久久久成人网_国内亚洲精品_国产欧美日韩影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信息公開>工作計劃

韶關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代表工作計劃

作者:人大采編發表日期:2020-07-16 09:14:0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堅持尊重代表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創新代表活動方式方法,提升服務保障水平,扎實推進新時代人大代表工作高質量發展。根據代表法和省實施辦法有關規定,市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全市的中心工作,結合省人大常委會2020年代表工作計劃和市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現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一、充分發揮代表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作用 

1.協助支持代表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履職盡責。組織代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要求,增強疫情防控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積極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充分發揮代表與人民群眾聯系密切的優勢和模范帶頭作用,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積極宣傳代表在抗擊疫情工作中的先進事跡。常委會有關部門要倍加關心代表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身體健康,及時了解代表所在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幫助解決復工復產方面的困難 

二、切實做好代表聯系工作 

2.密切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協助做好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我市省人大代表的服務保障工作。認真落實《關于韶關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市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意見》,推進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代表工作常態化、機制化。推進建立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聯系代表工作機制。及時調整完善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市人大代表的計劃安排。充實聯系內容,支持和保障直接聯系的代表通過多種形式向常委會組成人員反映意見和建議。 

3.持續推動代表聯絡站規范化建設。進一步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全省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的指導意見》,抓實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建設。切實把人大代表聯絡站建好用好,使人大代表聯絡站成為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載體。探索網上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加大對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宣傳力度。 

4.有序推動代表基本信息公開工作,暢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達渠道。推動代表信息公開工作有序開展,更加方便群眾了解代表、聯系代表,進一步密切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充分發揮代表在反映人民群眾呼聲、回應人民群眾關切方面的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三、開展代表主題活動 

5.科學謀劃和深入推進五級代表聯動履職主題活動。7月份用1個月時間,以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為主題,結合《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的實施情況,圍繞疫情防控、垃圾分類、廁所革命和水污染治理等內容,開展三級人大聯動、五級代表共同參與的主題活動。持續做好代表主題活動期間群眾反映問題的跟蹤督辦,及時向群眾、代表反饋問題解決情況,推動一批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四、擴大代表對常委會工作的參與 

6.發揮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安排,邀請代表參與法規草案的調研、修改和審議,征求代表對有關法規草案的意見,組織代表參加立法聽證會、論證會、立法評估等活動,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重要法規草案,應通過書面形式征求相關領域或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代表的意見建議。 

7.邀請代表列席常委會、專門委員會會議。根據每次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結合代表職業特點和履職情況,邀請代表列席會議。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專門委員會工作需要,邀請代表列席有關會議。 

8.組織代表參與各項監督活動。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安排,邀請代表參加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專題詢問、專項工作評議、專題調研,及時收集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增強監督工作實效,把發揮代表作用融入常委會各項監督工作之中。 

五、落實好代表議案建議辦理工作 

9.協助代表提高議案建議提出的質量。緊扣中心,圍繞大局,協助代表與“一府一委兩院”及其工作部門對接并選準題目。發揮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的專長和作用,組織代表提出重點建議。引導以代表小組或由工農代表與律師、教師、領導干部等專業代表相約成組,參加專題調研、視察和進社區等活動,幫助代表了解民意,提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高質量議案建議。 

10.提高代表建議辦理質量。推動承辦單位認真研究、積極采納代表合理意見,切實推動解決問題。堅持全面落實“一把手”責任制,擴大領導領銜辦理的覆蓋面;強化與代表溝通協商,要求承辦單位做到每件代表建議都與代表溝通后再答復,力爭辦前聯系、辦中協調、辦后落實;改進代表建議答復工作,承辦單位要針對代表提出的具體問題和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辦理答復代表;建立健全跟蹤反饋機制,確保代表建議得到有效落實。代表對答復不滿意的建議,承辦單位的負責同志要當面聽取代表意見,提高辦理實效。 

11.加強和改進代表建議督辦工作。繼續加強常委會重點督辦代表建議工作,建立各專門委員會歸口重點督辦代表建議制度,認真研究提出常委會重點督辦和專門委員會歸口重點督辦建議項目。完善“常委會領導帶隊、領銜代表參與”的年中檢查督辦機制;健全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市政府等有關承辦單位關于代表建議辦理情況報告的工作機制。完善代表建議答復和反饋工作,確保代表百分之百收到答復函、百分之百反饋意見。認真做好總結和部署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積極穩妥向社會公開代表建議的提出和辦理情況,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監督。 

六、組織代表開展閉會期間活動 

12. 精心組織代表開展專題調研和集中視察。圍繞落實我省“1+1+9”工作部署,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全力推進廣東南嶺國家公園創建,組織我市的省人大代表進行專題調研和集中視察,委托選舉單位組織市人大代表開展專題調研和集中視察。代表專題調研和集中視察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為代表出席人大會議審議報告、提出議案建議做好準備。   

13.組織好代表小組活動。根據代表法規定,人大常委會要指導代表小組制定活動計劃,豐富活動內容,拓展活動形式,做好活動的服務保障工作,增強活動實效。支持代表小組就地就近依托代表聯絡站開展相關活動,聽取和反映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把開展代表小組活動與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了解社情民意、提出高質量議案建議等履職行為有機結合。 

14. 組織代表開展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活動。根據市人大代表要求,聚焦社會關切,精選約見專題,認真安排代表約見有關國家機關負責人,加強跟蹤督促,切實推動問題得到解決。 

七、加強代表履職學習培訓 

15.為了增強代表的履職學習的實效,進一步提高依法履職能力和綜合素質,充分發揮代表作用。根據《韶關市十四屆人大代表履職培訓計劃方案》要求,2020年繼續委托各縣(市、區)人大常委會組織100名市人大代表培訓學習;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赴外地高校參加履職能力提升班培訓學習。根據省人大代表工作計劃安排,協助組織駐韶省人大代表參加省人大組織的培訓學習,并運用在線交流平臺組織省、市人大代表遠程同步參加履職學習活動。 

八、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16.加強與省人大常委會選聯工委的聯系。協調做好駐韶全國、省人大代表列席全國人大、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和參加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專題調研、集中視察等服務工作。認真做好駐韶的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出席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服務工作,按照要求,將各項工作報告會前征求代表意見,了解代表擬向大會提出議案建議的情況,為代表出席會議履行職責提供服務保障。 

17.為加強和規范市人大代表履職經費的使用和管理,適時修改《韶關市人大代表履職經費管理辦法》,保障代表依法履職。 

18.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增進代表對上情政情的了解,定期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重要決策、代表建議辦理情況,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和處理情況以及人大常委會和“一府一委兩院”的主要工作情況及時通報人大代表,以便人大代表研究分析、對比參照,為代表依法履職提供信息支撐。 

九、加強代表思想政治建設和履職管理 

19.全面加強代表的政治思想作風紀律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論述,提高代表履職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引導代表依法履職盡責,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忠實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參加行使國家權力。 

20.加強代表履職監督。推進代表履職檔案建設,建立代表履職登記制度,規范代表履職登記內容。由選舉單位對代表在大會期間和閉會期間的活動,進行履職登記,促進代表更好行使權利、履行職責。 

十、加強與縣(市、區)人大的聯系 

21.加強對縣(市、區)人大代表工作部門的業務指導。加強調查研究,認真總結交流各級人大代表工作經驗。適時召開代表聯絡部門工作座談會,總結交流,提高代表工作水平。 

22.扎實做好縣鎮兩級人大換屆選舉的準備工作。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健全人大選舉制度、適當增加基層人大代表數量等重要要求,結合換屆選舉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開展調研,充分聽取意見建議,加強科學研判,及時研究提出做好縣鎮人大換屆選舉有關工作的建議,為做好2021年全縣鎮人大換屆選舉工作奠定基礎。